产品展示

包装纸管

返回上一级
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曾经的“黄埔军校”要跟山寨机抢饭吃?

时间: 2024-07-28 18:23:35 |   作者: 包装纸管

  那个曾经的“青年良品”,无数大学生的第一款性价比神机,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回来了。

  回想当年横空出世的魅蓝,“青年良品”的底气是学生党花百元机的钱就能用上正值当打之年的Flyme OS,这套策略直接杀穿整个中低端市场,魅蓝迅速成为魅族出货担当。

  在魅蓝最巅峰的2017年,魅族卖了2000万部手机,魅蓝承包了其中超过1600万部,不仅凭一己之力在千元机市场上硬刚红米、荣耀,更是为当时已经略显掉队的魅族,在市占比这块保留了珍贵的革命火种。

  魅友们甚至调侃,相比起常年”打磨联发科“的魅族PRO系列,更具性价比的魅蓝才是“魅族·真旗舰”。

  尽管魅族后来衰落了,但是不少魅友们始终为魅蓝留有一个特殊位置,以纪念自己早已逝去的青春。

  看看这连百元机都嫌弃的水滴屏、能赛马的粗边框、还有那块只有576P的6.52英寸LCD屏幕......

  都已经2024年,魅族还能找到这些电子边角料拼凑成一台新手机,也是一种本领。

  更让人无语的还有两个“虚标”,首先是宣传图所说的12GB大运存,其实是虚拟拓展运存。

  而魅蓝20配备的5000万主摄+800万前摄,原来需要借助软件插值才能实现。

  至于它搭载的那块紫光展锐T765芯片......算了,还是给国产自研芯片更多耐心吧。

  我查了一下,这芯片采用了6nm制程,性能大概相当于19年高通发布的骁龙765,安兔兔跑分在30万左右,勉强能玩个扫雷。

  然而,就是这么一款手机,魅族打算卖你1399元,这还只是6+128版本,要上顶配的8+256版本还得咬咬牙再加200元。

  差不多的价钱,你可以在隔壁的小米商城买到一款搭载骁龙8s、12+256、支持90W快充的真正“青年良品”红米Turbo 3。

  魅蓝没有复活,而是沦为了中国移动的贴牌机,成为运营商“充话费送手机”的又一最新力作,从当年的“青年良品”变成了如今的“老年赠品”。

  回想2018年,黄章丝毫没有征兆地把出货担当魅蓝砍掉,魅族年出货量从17年的2000万暴跌到次年的948万,几乎是拱手把中低端市场占有率送给了友商。

  根据当时新闻媒体报道,黄章从来就没有看好过低端走量的魅蓝,一直想重振整魅族高端旗舰的辉煌。

  遗憾的是,此后黄老板亲自操刀打磨的多款魅族旗舰,都没能复刻魅族M8的奇迹,而在这期间,曾经的“魅族三剑客”白永祥、杨颜和李楠也相继离开了魅族。

  最终,在国产智能手机的红海厮杀中,失去出货基本盘的魅族没能实现绝地求生,在沉沦中卖身吉利,曾经的“小而美”变成“吉你太魅”。

  可惜的是,如今这款重回大众视野的魅蓝20贴牌机,并没有给魅族带来新的想象。

  事实上,2024年的手机市场,也已经非常困难有新故事,华米OV在供应链、渠道和品牌形象上都已经到达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从未有过的巅峰,几乎不可能再有新品牌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但是,眼看着曾经国产智能手机先锋,走上运营商专供的山寨贴牌机道路,难免让人感到感叹万千。

  总说小米的诞生,结束了中国山寨机的辉煌,但如果把时间稍往前移,你会发现,魅族才是国产智能手机真正的开创者,在那个山寨机、贴牌机横行的年代,是魅族先站了出来,为后来者们指明了方向。

  2009年2月发布的魅族M8,不仅是第一款国产自研大屏触屏智能手机,还开创了排队买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的先河,上市两个月卖了10万台,五个月销售额突破五个亿,那一段时间,魅族专卖店门口大排长龙是常态,不少人为得到一台M8甚至专门跨省到有货的门店去买......

  当时,魅族M8有一位著名的铁杆粉丝——雷军,在入股魅族遭拒爱而不得后,才有了后续小米诞生的故事。

  不少人将魅族称作国产智能手机的“黄埔军校”,这跟当时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市场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

  当年消费者对于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的认知,跟现在可是完全两回事,硬要说当时的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有什么沉淀的话,只能是山寨文化。

  当黄章在2006年萌生研发手机念头时,国内手机市场将近七成份额都被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外国品牌把持,剩下的三成则集中在各类山寨机手里。

  所谓的山寨机,其实是市面上各类贴牌机、高仿机、黑手机的统称,据说这些“山寨机”一词,正是源于深圳的拼音简称“SZ”。

  作为当时南方最大的电子科技类产品生产和批发零售中心,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山寨机从深圳华强北商圈流向全国,鼎盛时期,这里共有36个批发商业市场、超过26000个铺位,干的都是批发卖货的行当。

  由于当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市场鱼龙混战,根本谈不上什么核心竞争力,下游组装厂最大的心思就是想怎么在手机形态上整活。

  你以为RGB是当代赛博男孩的浪漫,可不曾想过十几年前的国产山寨机早就把跑马灯安排上。

  如果觉得灯带的信仰不够,可优先考虑这款佛缘手机,看看这金镶玉的机身搭配随机附送的开光证书,当代年轻人手里的电子木鱼瞬间不香了。

  别以为小作坊只会博眼球,其实他们是深刻洞察到被忽略的市场需求,据说当时有一款专门为设计的手机,内置了提醒祷告时间和祈祷室地图等功能,就卖得就特别好。

  还有这款号称具备7.1声道的七喇叭立体声手机,就特别受建筑工人们欢迎,有了它,工人们再也用不着担心因为工地噪声太大错过来电。

  随着华强北的组装工艺走向成熟,一些不甘小打小闹的小作坊更是开始对标国际大

  当时,像HiPhone、Samsnug、Nckia、Motoroia这些擦边手机几乎随处可见,大家都习以为常。

  相比起这些平庸的高仿品,究极的缝合技巧才是山寨机超越原品牌的奥义,比如这款充满巧思的iPhone Flip LV limited Edition,只看上半部分的话就是像素级复刻iPhone,再看LV风的保护套尽显奢华,搭配37键位的实体键盘足够实用,组合在一起不就是现在大厂们都在卷的折叠手机吗?

  不过话说回来,国产山寨机里头有不少设计理念,也是领先时代的,毕竟小作坊主打就是一个接地气,能够敏锐地察觉到下沉市场的需求。

  比如你能在一些百元山寨机,找到诸如有线反向充电、一两万毫安的超大电池、三卡三待甚至四卡四待等逆天配置......

  凭借超高的性价比,山寨机之风吹遍了神州大陆,而华强北就是这股财富之风的发源地。

  有媒体报道,位于华强北商圈的明通数码城在招商时,光是派去现场维持秩序的保安就有上百人,不到500个铺位吸引了将近5000个商户过来认租。

  第一是自2005年开始,我国的手机生产、销售从过去的审批制变成核准制,大幅度的降低了手机市场准入的政策门槛。

  在这之前,要想在国内生产、销售手机得先申请相关牌照,而这个牌照的审批机制除了复杂,还有严格的数量限制。

  从1998年到2005年,工信部的前身信产部分别给本土和外资厂商发布了35张、14张手机牌照。

  虽说这项政策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外资品牌对本土手机的冲击,助推了第一代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如波导、熊猫、夏新等品牌快速成长,但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让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市场的竞争从产品导向变成牌照资格导向。

  当时,大量没获得手机牌照的厂商,为了进入市场,甘愿花大价钱向持牌厂商“借牌”生产,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主流市场逐渐演变成“贴牌机”模式。

  而对于持牌厂商来说,每年单是出租牌照资格就能赚上一大笔,哪还用花心思去搞研发。这里面,最经典的是要数中电通信,大家对于它的英文简称CECT可能更为熟悉。

  2002年4月,侨兴移动斥资3亿收购中电通信借壳进入手机行业,不过在尝试高端路线失败后,侨兴便把心一横,走上了出租牌照赚钱的躺赢之路。

  当时,侨兴的客户包括清华紫光、神达、多普达、 UT斯达康、宇龙等多家企业,侨兴向每部手机收取60元的牌照出租费,2004年,光是靠出租牌照,侨兴就赚了30多亿。

  侨兴放任CECT的品牌流通,也让大量既拿不到牌照、也花不起钱“贴牌”的民间小企业也盯上了CECT,在黑作坊里做起了高仿CECT贴牌机。

  一时间,市面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CECT贴牌机,就连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也分不清哪些是贴牌机、哪些是山寨机,就不用谈什么治理。

  而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买CECT手机差不多就是抽盲盒,买到很多问题机几乎就是常态,CECT也因此被普遍看作是中国山寨机产业化的源头。

  依靠贴牌机代工业务,华强北在数年内完成了从设计、生产到销售链条的完整积累,有超过20万名人在这里从事电路、外观设计、模具、注塑、配件、组装测试等上下游产业链工作,一个完善的手机产业集群在这里诞生。

  2005年的政策松绑,彻底释放了华强北这些产能,此后,中国山寨机开始迎来了大规模爆发。

  助推华强北成为山寨机中心的另一标志性事件,则是联发科Turn-Key方案的推出和普及。

  2003年底,联发科推出了集主板、芯片、软件平台于一体的Turn-Key方案。如果说过往做山寨机还需要点基础的软硬件研发能力,那么联发科这个“交钥匙”方案,就是直接把一切跟技术有关的环节都给包圆了,主打一个“拎包入住”。

  有人说,那时候做一个手机品牌三个人就够了,一个负责找代工厂,一个负责销售,最后一个专门对接联发科。

  而借助Turn-Key方案,一个小作坊要“开发”一款新手机,从产品立项到出货,最快只需要45天。

  联发科搞这套“Turn-Key”模式的出发点当然是想降低芯片使用门槛,好让自己多卖点货,可是这一个模式却在不经意间抹平了当时国内大大小小、正规厂商、小作坊之间的技术差距,将手机产业彻底变成了一场“组装游戏”。

  2007年,在华强北山寨机产能的消耗下,联发科芯片出货量高达1.5亿片,而联发科的创始人蔡明介也因此喜提“中国山寨机之父”的美称。

  也是在这一年,我国取消了长达9年之久的手机牌照制度,入网许可制度也就是CTA认证制取代审批、核准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根据这一制度,理论上任何厂商都可以生产手机、路由器等电信设备,只需要在产品上市前,申领由工业与信息化部颁发的入网许可证。

  往右推进,则是不少过往的贴牌厂商利用这个契机,走上洗白转正、做大做强之路。

  就拿当年最火的天语手机K-Touch为例,早在山寨机时代,天语就靠着做CECT的贴牌机赚了个盆满钵满,在2006年拿到手机牌照以后,天语更是可以光明正大地发展自己的品牌。

  2007年,天语更是火力全开一年发布了近80款新品,全年销量达到1700万台,成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中的销冠,当时的天语手机目标要做“中国的诺基亚”,只不过外界给到天语创始人荣秀丽的称号,却是“中国山寨机教母”,由此也可见当时大家对于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的刻板印象。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那个国产贴牌机、三无手机满天飞的年代,天语手机确实凭借着过硬的质量杀出了一条血路,拥有一台国产的天语手机,不输诺基亚、三星用户。

  除了天语,像金立、天时达这些我们后来耳熟能详的品牌,也是从这样一个时间段才开始品牌转型。

  不过,要说把整活和品牌营销结合得最好的代表,还得看一个几年后才问世逆天手机品牌——尼彩手机。

  2010年,煤老板卢洪波带着几千万来到深圳考察,瞬间就被华强北的山寨机产业征服,第二年,卢洪波就在深圳创立了尼尼彩手机,并且扬言要“终结暴利,每台尼彩手机只赚10元”。

  而尼彩手机的产品定位也很简单,就是盯着iPhone往死里抄,从机身、充电口再到Home键,甚至就连手机壳也是正品iPhone通用的。

  最神奇的是,利用联发科的Turn-Key方案,配合魔改的java系统,尼彩手机硬是在一款399元的手机上模拟出iPhone的操作界面,实现了字面意义上的像素级复制。

  你别管它好不好用,光是399元买iPhone这个噱头,就足以打动万千小镇青年,要知道,当年可是有人为了买iPhone把肾都卖掉。

  有了“过硬”的产品,尼采手机还自建起一套逆天的销售经营渠道,它不搞什么专卖店、旗舰店,起手就是“尼采智能手机工厂店”,按卢老板说法,这就叫工厂直销,减少商品流通链路,杜绝中间商赚差价,拼夕夕看了都得喊一声祖师爷。

  当时,几乎每一家新开业的尼采工厂店门外,都会引发一波排队热潮,短短半年内,尼采就拥有了1000家线下门店。

  当然了,399元买iPhone是以电池鼓包、按键失灵、屏幕故障等结局为代价,但在当时,凭借着逆天的产品宣传和线下渠道建设能力,尼采手机确实拥有过一段数年的辉煌。

  不过,这也是山寨机最后的余晖,随着以小米为代表的千元机正规军陆续占领中低端手机市场,巅峰时期拥有超过6000家线下门店的尼采手机,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消失的。

  但是,当时间回到魅族决定All in 智能手机那年,正是国产山寨手机的巅峰期,而魅族M8就是顶着“国产即山寨”这样的市场认知研发、上市。

  如今看来,这既需要远见与实力,更需要孤注一掷的勇气,而这一切,恰好正是当年的“珠海小厂”和它的创始人J.Wong最引以为傲的资本。

  在那个手机刚开始普及、国民收入不高的年代,山寨机凭借对市场的需求洞察和断层的价格上的优势,在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发展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些年来,华强北的不少商城开始了漫长的转型求生之旅,从美妆、文化产业再到创客社区,这个曾经的造富天堂至今仍在寻找下一个风口。

  与此同时,魅族变成了星纪魅族,曾经“青年良品”变成了“老年赠品”,一款又一款的低配高价新机,消耗着魅友们最后一丝情怀。

  唯一不变的,大概是那些潜藏在直播间、电子商务平台和运营商渠道中,不被主流视野所关注的山寨机,以及其背后的目标用户。

电话
消息
二维码
分享